民间有一句俗话,“热在三伏,冷在三九”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光,高温的持续灼烤,不仅让人心情容易烦躁,还会大汗淋漓伤气阴,更会烦热难受睡不着。而这一系列的问题,都是因为天太热。在古代的中医眼中,暑热来袭,保肺清心十分重要,而能够发挥保肺清心的良药其实有很多人,但颇负盛名的莫过于生脉饮。
生脉饮是一个补气养阴的良药,全方由“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”三味中药组成,它不仅对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心悸气短、脉微自汗疗效奇特,更是对高温作业、剧烈运动、长期熬夜导致的口干口渴犹如甘霖一般,还能发挥“抗休克”的急救作用。因此,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,生脉饮更是可以作为日常养生的良方良药。
既然生脉饮这么奇妙,那么有没有比生脉饮更强大的中成药呢?自然是有的,比如通脉养心丸。可能说到通脉养心丸,很多人表示没咋听说过。通脉养心丸由“地黄,鸡血藤,麦冬,甘草,制何首乌,阿胶,五味子,党参,醋龟甲,大枣,桂枝”等11味中药组成。主要具有益气养阴、通脉止痛的作用,对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胸闷、胸痛、气短、心悸、脉结代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。
通脉养心丸实际上也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味,主要加了地黄、鸡血藤、何首乌、阿胶、龟甲、大枣、桂枝、甘草等8味中药。而这八味中药,又是脱胎于医圣张仲景用于“心动悸、脉结代”的炙甘草汤。只是去掉了生姜、麻仁,加上了鸡血藤、何首乌和龟甲。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、通阳复脉的作用,对于阴血阳气虚弱,心脉失养所致的脉结代、心动悸、虚羸少气、虚劳肺痿、自汗盗汗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。
为什么通脉养心丸要在生脉饮和炙甘草汤合方之后,加上鸡血藤、何首乌和龟甲呢?这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。先来看看鸡血藤,在《饮片新参》中指出,鸡血藤具有“祛瘀血、生新血、流利经脉”的作用,而《现代实用中药》则是认为鸡血藤既是“强壮性之补血药”,又有“活血镇痛之效”。至于何首乌,《开宝本草》指出,何首乌“止心痛,益血气”,李时珍指出,何首乌能“养血益肝,固精益肾”。至于龟甲,朱丹溪指出,龟甲不仅能够“补阴,主阴血不足”,还能“去瘀血”。所以,这三味中药,加的有深意。
既然通脉养心丸是取自于炙甘草汤和生脉饮,那么它的配伍究竟又有怎样的奥秘呢?由于全方大部分中药都脱胎于炙甘草汤,因此全方则以炙甘草为君药,主要起到益气、缓急养心的作用;用党参、大枣、地黄、何首乌、阿胶、龟甲为臣药,其中党参、大枣主要起到补脾、益气、养心的作用,而地黄、何首乌、阿胶、龟甲主要起到滋阴润燥、补益精血的妙用;以五味子、麦冬为佐药,主要起到养心、敛汗的作用;以鸡血藤、桂枝为使药,其中鸡血藤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,而桂枝起到通阳化气的作用。
中成药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,引起了药代动力学、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,通脉养心丸也备受关注。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,通脉养心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,全方诸药共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[1]。而药理学研究表明,通脉养心丸具有保护心肌细胞,抑制炎性因子,保护血管内皮功能,调节激素水平,抑制钙离子超载等药理作用[2]。正是因为这样,通脉养心丸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大大拓宽,比如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,冠心病室性早搏,慢性心力衰竭[2];室性期前收缩,室性心动过速,房性期前收缩,窦性心动过缓,心房颤动,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[3]等多种疾病。
可以这样说,通脉养心丸是一个比生脉饮更强大的中成药,对于保护心脏、安稳心率、缓解心痛有着良好的作用。尤其是对于酷暑难耐、容易耗伤心阴的三伏天,用上通脉养心丸,更是对心脏的一种守护。尤其是入伏前连喝7天,心脏舒服了,心率正常了,睡眠安稳了,可谓是妙不可言。不过,通脉养心丸虽好,但由于方中有活血化瘀药,因此,孕妇和易过敏的人群不宜使用。另外,肝肾功能不全,以及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的人群,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。
参考文献[1]范亚亚.中成药通脉养心丸药代动力学研究[D].天津:天津大学,2016:1-92.[2]刘志超,王哲,唐倩,等.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[J].中国中医急症,2018,27(7):1304-1306.[3]徐柏榕,邢作英,王永霞.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[J].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,2023,21(24):4536-4541.
顺发配资-可靠股票配资网-配资平台资讯-股票配资手机版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